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食記] 台北內科 小貳樓 生意太好 拼了一小時戰鬥餐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3-1號  
(看地圖)




話說今天是同事L打算發起的愛吃愛吃團,
在L與其他同事的推薦下,今天晚上選擇了小貳樓用餐。
然而,生意好到不行的店家,在我中午預約時已經晚上全部客滿哩。
在發出失望的聲音之後,電話那端問起:如果六點吃到七點半,OK不OK?
(希望燃起了...) 於是跟L確認完1.5小時戰鬥餐也OK的情況下,
下班後興緻滿滿的前往小貳樓哩。

由於很多人食記都已經拍了小館外觀啦,筆者就不在重PO囉。
早早到了餐館的筆者已經在觀察啥是好吃的東西哩。
(謎之聲:最近有人在執行減重計畫,請自重~~~)


在等了大約半小時以後,同事們陸續的就定位啦,可是只剩下一小時!!
一小時要吃完美式料理,各位喔,妳們真的很強啦。


趁著還沒上菜,筆者跟同事到處亂晃,拍拍室內的小東西。


放書在樓梯間是挺有趣的。真是會利用空間營造FIU。


同事L希望來個有FIU的氣質照。


2F-3F樓梯間,擺飾了瓶瓶罐罐的食材。


有人注意了,我們的食材新不新鮮啊?


趕快確認一下,應該沒問題吧。


餐前濃湯,嗯,口感普普。
美味指數:


餐前香料麵包,每個人兩片。旁邊有義大利醋跟橄欖油沾醬。
美味指數:


前菜:薯條,同事們可真愛這道菜。還有肉醬沾醬哩。
美味指數:


有沒有看到,七手八腳~~~


另外一道前菜,凱隡沙拉。蔬菜挺新鮮的,裡頭有炸蛋(個人不喜歡),其他口感挺不錯的。
美味指數:


主菜還沒來? 只剩下四十分鐘啦~~ 大家趕緊拍張照。


終於,筆者的主菜來哩。
主菜01:奶油培根筆尖麵,中間有顆生蛋黃。口感很濃郁,但是不會膩喔。
美味指數:


主菜02 XXX海鮮義大利麵  筆者小嚐一口  美味指數還要等同事補充一下囉。


主菜03  XXX牛肉燉飯,上菜之後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感覺像是焗飯(= =)
美味指數:


主菜04-XXX咖哩雞燴飯  同事說這飯裡頭沒有番紅花真是太可惜了。
但是還是被喀光光
美味指數:


主菜05-XXX海鮮墨魚麵  只有吃到墨魚麵,請同事補充


誰吃什麼東西都被知道啦~~

整體而言,在一小時的戰鬥餐下,筆者沒有太多時間紀錄主菜名稱,
光是吃就來不及啦。大家覺得如果有機會應該會預約4F的位子,
更是有FIU喔。個人應該還會來第二次‧‧‧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食記] 桃園龍潭 糧園 經典客家餐廳




地址:
桃園縣龍潭鄉雙連街90號  
(看地圖)


龍潭是客家人的大聚落,當然在這裡不免要推薦一下經典的客家小館。
筆者在龍潭工作時,經常能聽到"大人們"喜歡來這裡吃吃喝喝。
想當然爾,身為愛探路的筆者當然要發揮實驗精神親自探探。
糧園的招牌 生活茶藝客家小館
小館外的的前廳,感覺有農家風味喔。
經典的第一道餐  客家小炒
一般客家小炒都是炒的溼溼的(油油膩膩),這裡卻是油而不膩,香氣四溢。
給我飯啊,老闆~~  (註:在此用餐,飯吃到飽的)
美味指數:
第二道餐  炒地瓜葉  清淡少油 蔬菜新鮮  但是略嫌
美味指數:
第三道菜  客家悶筍  女王最愛吃筍  的確相當美味的一道菜
美味指數:
第四道菜 五香客家鹹豬肉  話說筆者不太愛吃三層肉之類的肉
但是這道菜硬是讓我跟女王配飯喀完
美味指數:
飯後小館免費贈送的甜點 客家麻糬
真的真的很好吃哩,想到要拍照時已經剩下一小口囉。
整體而言,餐點很有客家菜的味道,配上店家送上的一壺茶(猛推~消油解膩)
真的是嘗試客家菜的入手餐館。而且這些菜吃下來不到七百元喔。(兩人)

[食記] 南投埔里 炎術冬瓜茶+阿甲肉丸


店名:阿甲肉圓


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一段147號  
(看地圖)



趁著連續假期,跟女王出遊趴趴走。
這天來到了南投埔里,剛逛完埔里酒廠,天氣實在熱的緊,
此時,鑽大街找小巷來到了 炎術冬瓜茶。
趕緊來杯清涼的冬瓜茶,果然好喝極了。
老闆還很熱情的請了我們試喝南瓜冬瓜茶...
除了好喝,當然就帶一瓶原汁的冬瓜茶回家哩。
美味指數:



話說埔里人真的很有個性啊,凡是小吃攤都幾乎是下午兩點半才開張。
筆者兩點十五分問老闆開張了沒? 他還回答還有十五分鐘。要我去晃一晃。
有興趣到埔里吃小吃的人可要注意時間。


埔里有出名的 阿甲肉丸喔。一碗就是這麼一大顆。
美味指數:


來來來,跟我的冬瓜茶拍張合照。



另外點了一個貢丸豆腐湯,真的就是給你一顆貢丸一塊豆腐。當場看了就笑出來了。
美味指數:


一起拍個合照(筆者不建議點湯,把胃留給更多好吃的美食吧)

吃完肉丸千萬要記得把旁邊那壺大骨湯拿來加進沒吃完的肉丸喔。
這樣才是道地的埔里人肉丸吃法。(幾乎每家都是這樣吃法哩)
PS:女王說這樣實在是太油了~~~













[食記] 淡水老街-水灣榕堤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229-9號(淡水分局正後方河堤邊)  
(看地圖)




話說來到淡水老街,很難不注意這間有南洋風味建築的水灣榕堤餐廳囉。
水灣餐廳現在在台北有三間店,分別在碧潭、漁人碼頭以及淡水老街。
建議要去用餐時,先打電話訂位。

餐前濃湯 & 圓硬麵包 女王很喜歡那個麵包醬(應該是塔塔醬+奶油)
美味指數:


周末夜晚出現的現場LIVE演唱,氣氛加分


遠眺觀音山的夜景,感覺很悠閒呢~

主菜:法式鴨胸,肉質稍硬了點。配上紅酒醬汁,還有蔥蒜末,口感很好。
美味指數:


主菜:德式豬腳,皮脆肉軟。配上底盤的酸菜還有黃芥末,口感還算可以。
美味指數:


吃完主餐,發發呆看一下南洋風味的屋頂。


餐後甜點:沒有引起注意的小蛋糕一枚。
美味指數:

餐後甜點:沒有引起注意的小蛋糕第二枚。
美味指數:

餐後飲料:奶茶,裡頭是茶包囉。喝完淡甜的奶茶有種幸福的感覺。


整體而言,算是一個能推出美食的景觀餐廳。
如果來到淡水老街,個人相當建議來這家餐廳用餐。
特別的是還有大大的圓形沙發,可以讓人躺著仰望星空呢。
(PS: 每次限躺5分鐘的樣子,這個很有趣)
























[食記] 伯力歐法式餐坊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203巷11號  
(看地圖)


話說這家伯力歐,就在小窩附近,
於是我跟女王很喜歡偶爾來這裡享受安靜、緩慢的兩人晚餐。
白天這裡的商業午餐,跟晚上的套餐有著不同的菜單。
推薦來這裡嚐試看看晚餐。
挺有趣的一幅壁畫,揭開今晚的饗宴囉。
看起來不起眼的麵包沾醬,是青醬與油醋的混合。油醋的酸味搭上麵包似乎口感過於強烈。
美味指數:
剛烤好的小吐司麵包,熱呼呼的麵包挺可口。
美味指數:
餐前沙拉(一般)點套餐附送,沙拉挺新鮮。口味大約跟一般西式餐廳差不多。
美味指數:
餐前沙拉(燻鮭魚X2片),對於喜歡吃燻鮭魚沙拉的人算是新鮮可入口。
美味指數:
來張合照看看餐前沙拉跟麵包囉。
簡單的紅茶,卻挺好喝的。有一次沒喝完還打包回家。
餐前的南瓜濃湯,口感濃郁,中間那是起士球(味道就普普)。
美味指數:
餐前的海鮮煲湯,實在太大了。很像是小火鍋了。很多料。
美味指數:
主菜:鯷魚沙朗牛排,注意喔~ 鯷魚只有一小小塊(在橄欖中),牛肉口感不錯。
美味指數:
主菜:法式鴨胸,這道鴨胸鮮嫩多汁,跟西堤口感不同,都是相當美味喔。
美味指數:
餐後甜點啦,蜂蜜蛋糕+主廚的可愛畫作。
美味指數:
餐後甜點啦,烤布蕾+主廚的可愛畫作。
美味指數:
整體而言,食物的美味指數算是C/P值相當高。
不過太高單價的套餐就要考慮一下囉。
女王大人最喜歡這裡的青醬義大利麵。的確青醬口感相當濃郁喔。
跟義麵坊的青醬奶油義大利麵有著不同的風味。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 重新開張 ● 工作篇

有多久多久沒有寫部落格啦? 應該有半年了吧。

重新開張頭一篇就來談談工作經吧。

延續工作分析的專案,利用ACCESS設計了職位發展管理系統(第一版測試ing),

除了JD,還有幾個有趣的事情在開打呢─開課跟學習VBA程式語言。

精確來說應該是如何透過學習EXCEL VBA及ACCESS VBA來協助自己在資料匯入、處理、分析及統計等更有效率。

並且藉由這些的知識分享與協助解決同仁的問題來提升自己的視野與思維。

接下來的部落格會有一個新的類別叫做「EXCEL實務應用」,

開這個類別作啥哩?因為小洋最近很認真的在公司裡頭開課當講師─EXCEL & ACCESS的進階學習班囉。

為了讓自己有個地方做做筆記,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工具成為一個有效率的工作人哩。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文章分享]【聯強EMBA】資訊過多,讓人膚淺






【聯強EMBA】資訊過多,讓人膚淺 

作者:杜書伍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在多元化社會及媒體無孔不入環境下,大量資訊充斥各個角落;而資料更新、變化速度既迅速又頻繁,現代人成天被過量資訊疲勞轟炸。在此情況下,多數人光是接收「新資訊」就應接不暇,遑論對每個資訊有充裕的時間消化、吸收。

  然而,在龐雜的資訊量中,有的資訊具有深度意涵,需經充份思考才能掌握其精神;有的有其定義與限制,必須充分理解才能應用得宜;甚至有的資訊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未經正確判讀,將可能反受其害

  所以,吸收大量的資訊雖讓人感到自信,但是,倘使未經充分的理解、消化與吸收,只是浮光掠影式的「略讀」資訊,對個性活潑者而言,容易形成「名詞琅琅上口,光說不會做」,不然就是「張冠李戴,誤把馮京當馬涼」、「以訛傳訛」,十分「膚淺」而不自知。而對個性保守者而言,由於很多資訊不論在表面上或是內涵上,本身會相互衝突、矛盾;未能深度解讀資訊的情況下,資訊吸收愈多,反而愈易感到困惑與混淆

  身處這種環境,改善之道,除了要有專業的人或組織來進行資訊的過濾與整理外;個人也應主動建立一套吸收資訊的模式與習慣,才不致陷入適得其反的窘境

  此一模式,首先要先界定資訊的優先順序,將資訊區分為「核心資訊」「輔助資訊」與「其他資訊」。「核心資訊」是指與個人工作或生活會產生立即、必要關聯的資訊,是應優先投入時間去理解、思考,並與既有經驗做深度的整理、連結;其次是「輔助資訊」,屬於有些關聯,但並不會出現即刻效應者;不屬於這兩者的資訊,則歸為「其他資訊」。在沒有「核心資訊」時,才可依序去接收「輔助資訊」、「其他資訊」;但一旦接收了「輔助資訊」或「其他資訊」,同樣須用心思考、理解

  另一方面,則應養成一套習慣與原則,須對資訊的吸收採取「寧可精,不要多」的原則。亦即,前一個「核心資訊」未充分思考理解前,切勿擺下現有的去接收「新的資訊」,因為惟有每一個「核心資訊」都被充分思考理解,知識庫才會扎實,並立即對工作、生活產生效益。而隨著「被充分思考理解的核心資訊」的擴增,知識庫的不斷擴展,進而還會提升吸收其他「核心資訊」、「輔助資訊」甚至「其他資訊」的效果與速度。

  堅守上述原則,一開始或許會為求扎實而顯得緩慢,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則會逐步形成正面的循環效果,充分吸收、消化的速度會愈來愈快,也就自然練就消化大量資訊的能力。

  要能跳脫被大量資訊淹沒、導致「膚淺、混淆」的陷阱,真正培養出「消化吸收大量資訊能力」,必須有正確的方法(機制)與認知。經常演練並習慣於此一機制,資訊的吸收將產生正面的循環效果,個人並能真正善用大量資訊所帶來視野擴大的好處。(Y50707)

  (本文取材自「聯強EMBA」,為聯強國際集團內部管理課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