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照片上傳完畢!!] 回來囉~

 嗯,回台灣囉。

五天的日本行,很值得的一趟旅行。

希望下次可以把爸媽還有弟弟們也拖去走一走。

 

從上班到現在都沒啥時間寫遊記,

這幾天有空把繪本畫完後跟大家分享一下囉。

整個忙啊~  呆會要熬夜寫講義準備明天的課程。

回台灣以後,整個精神有起來!!

 

PS:照片上傳到第四天的行程,還有下半段因為容量關係無法整個傳完。

       過幾天再補給大家分享。



[2007/09/04]

終於上傳完我拍的部份,下面是我的相簿連結,連看看囉。

這禮拜如果有空,我會把行程的路線一併附上讓大家參考。






嗯,這次日語對話沒練習到,[其實是還不夠努力  = =" ],下次要加油!!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小洋出走-日本行-奧之細道-20070825-0829

嗯,兩年多沒出國走走囉。

這次跟著姑姑+叔叔家人一起出門旅行,[ㄟ....我爹娘+兩個弟弟都沒一起來,下次我要揪個一團 ] 

地點,日本的奧之細道。其實沒有這個地點,這是一本日本文學史上的大作。[靠近仙台還有山形縣附近吧......]

換句話來說,這是日本俳聖竹尾芭蕉去旅行的一個itinerary,

一個日本老先生去當背包客[backpacker]然後寫了Blog跟大家分享他的行程很讚。

嗯,我想接下來,我終於有點時間可以塗鴉了。

先跟大家報告一下,有事情請留言,手機不開囉。

ㄟ,可以練習一下這些日子的日語,派上用場囉。[紅豆ㄋ一??]

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轉貼]家人與愛人


青年總會在遊子他鄉多年後,對 [家] 這個字真正的意涵開始重視。
最近同事轉貼了應該是不知道第幾次FW的文章,小洋還是決定跟大家分享或許已經看過很多很多次的好文。
裡頭的人物都可以因為自己腳色的不同,轉換過去,不要只是一昧的無知媳婦,或許也是凶惡女婿。
愛人或許是我們未來的家人,如果卻因為愛人不珍惜現在愛你的家人,那或許有些本末倒置。
情人→愛人→家人,或許都是我們期待的美好未來。
 
每個人生的過程都充滿著小說般的情節,如同我深愛的五月,淡淡的春天氣息,教人陶醉。
好啦,最近累到翻掉的小洋,還是快點跟大家分享可以想一想的文章。



 
媳婦說:「 煮淡一點妳就嫌沒有味道,現在煮鹹一點妳卻說咽不下,妳究竟怎麼樣 ?」
母親一見兒子回來,二話不說便把飯菜往咀裡送。
她怒瞪他一眼。他試了一口,馬上吐出來,兒子說:「 我不是說過了嗎,媽有病不能吃太鹹!」
「 那好!媽是你的,以後由你來煮!」媳婦怒氣沖沖地回房。
兒子無奈地輕嘆一聲,然後對母親說:「 媽,別吃了,我去煮個麵給妳。」
「 仔,你是不是有話想跟媽說,是就說好了,別憋在心裡!
「 媽,公司下個月升我職,我會很忙,至於老婆,她說很想出來工作,所以 ....」母親馬上意識到兒子的意思:「 仔,不要送媽去老人院。」聲音似乎在哀求。兒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尋找更好的理由。   
「 媽,其實老人院並沒有甚麼不好,妳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沒有時間好好服侍妳。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顧,不是比在家裡好得多嗎?」「可是,阿財叔他 ....」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速食麵,兒子便到書房去。他茫然地佇立於窗前,有些猶豫不決。母親年輕便守寡,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供他出國讀書。但她從不用年輕時的犧牲當作要脅他孝順的籌碼,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脅他!真的要讓母親住老人院嗎?仔問自己,他有些不忍。
「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難道是你媽嗎?」
阿財叔的兒子總是這樣提醒他「 你媽都這麼老了,好命的話可以活多幾年,為何不趁這幾年好好孝順她呢?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啊 !」親戚總是這樣勸他。兒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會改變初衷。夕晚,太陽收斂起灼熱的金光,躲在山後憩息。一間建在郊外山崗的一座貴族老人院。
是的,錢用得越多,兒子才心安理得。當兒子領著母親步入大廳時,嶄新的電視機,42 吋的螢幕正播放著一部喜劇,但觀眾一點笑聲也沒有。 
幾個衣著一樣,髮型一樣的老嫗歪歪斜斜地坐在發沙上,神情呆滯而有一個老人在自言自語,有個正緩緩彎下腰,想去撿掉在地上的一塊餅乾吃。  
兒子知道母親喜歡光亮,所以為她選了一間陽光充足的房間。從窗口望出去,樹蔭下,一片芳草如茵。幾名護士推著坐在輪椅的老者在夕陽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靜得令人心酸。縱是夕陽無限好,畢竟已到了黃昏,他心中低低嘆息。      
「 媽,我........我要走了 !」母親只能點頭。他走時,母親頻頻揮手,她張著沒有牙的嘴,蒼白乾燥的咀唇在囁嚅著,一副欲語還休的樣子。兒子這才注意到母親銀灰色的頭髮,深陷的眼窩以及打著細紋臉。母親,真的老了!
他霍然記起一則兒時舊事。那年他才6歲,母親有事回鄉,不便攜他同行,於是把他寄住在阿財叔家幾天。母親臨走時,他驚恐地抱著母親的腿傷心大聲號哭道:「 媽媽不要丟下我!媽媽不要走 !」
最後母親沒有丟下他。他連忙離開房間,順手把門關上,不敢回頭,深恐那記憶像鬼魅似地追纏而來。
他回到家,妻子與岳母正瘋狂的把母親房裡的一切扔個不亦樂乎。身高3 呎的獎杯──那是他小學作文比賽「我的母親」第1名的勝利品!華英字典──那是母親整個月省吃省用所買給他的第一份生日禮物!還有母親臨睡前要擦的風濕油,沒有為她擦,帶去老人院又有甚麼意義呢?
「 夠了,別再扔了!」兒子怒吼道。﹝這麼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麼放得下我的東西﹞。岳母沒好氣地說。
「 就是嘛!你趕快把你媽那張爛床給抬出去,我明天要為我媽添張新的 !」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現在兒子眼前,那是母親帶他到動物園和遊樂園拍的照片。
「 它們是我媽的財產,一樣也不能丟!」  
「 你這算甚態度?對我媽這麼大聲,我要你向我媽道歉!」   
「 我娶妳就要愛妳的母親,為甚麼妳嫁給我就不能愛我的母親?」
雨後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蕭瑟,行人車輛格外稀少。一輛寶馬在路上飛馳,頻頻闖紅燈,陷黃格,呼一聲又飛馳而過。那輛轎車一路奔往山崗上的那間老人院,停車直奔上樓,推開母親臥房的門。他幽靈似地站著,母親正撫摸著風濕痛的雙腿低泣。她見到兒子手中正拿著那瓶風濕油,顯然感到安慰的說:「 媽忘了帶,幸好你拿來 !」 他走到母親身邊,跪了下來。 
「 很晚了,媽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還要上班,回去吧!」  
他囁嚅片刻,終於忍不住啜泣道 :「媽,對不起,請原諒我!我們回家去吧!」
~~後語~~  
隨著自己愈長大,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 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 
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會想起他們……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  
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恩之心孝順父母!
~共勉之~  
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只要求我們作最大的努力!
老人安養院牆上發現的一篇文章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繫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
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
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裡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覆又重覆說著老掉牙的故事,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著我閒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溫暖湧上心頭。
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若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體諒他們,那他們便只能於痛苦中渡過餘生,黑暗中逝去....
請把此文章轉發給您的朋友,讓他們知道家人才是最重要的。愛情可以重新再找尋,但父母一生卻只有一個,要珍惜、珍重。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睡不著的村上先生

半夜睡不著 ,才想起來白天喝了兩瓶伯朗藍山咖啡。

已經夠累了,還睡不著的我,簡直是笨蛋。

剛剛唸完日語,又看了一下TIME‧‧‧‧  [還是睡不著]

無聊到把以前大學的照片放在網誌上,

這種事情是中年男子才會做的嗎?

想起以前很多很多快樂的事情,

整天窩在社辦,是件愉快的事情。

現在也整天窩在公司,似乎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認真努力你現在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答案是‧‧‧睡覺!!!!

 

還有還有我好想我家瑪莉小姐,星期六考完薪資管理師,趕緊回家陪陪她。

村上洋介先生最近有點忙到翻掉

大家好,我是小洋,林裕洋,David,村上洋介。[整個有趣]

 最近,一連好幾個禮拜學起日語。[從五十音開始....]

大概是幼幼班的等級,簡單的會話,描述東西。

 

學習新的語言,的確很有趣,

但是要達到某種程度就要花功夫花心思下去,

年底前的目標,

老師希望我們能夠有日語檢定四級甚至三級。

 

嗯,這下子好玩了,年底還有TOEIC要考試 [目標750-800],

手頭上有好幾個重要的專案要執行,

有人說越忙的人越有時間,而我老是找不到時間,

大概是我不夠認真吧..??  (= w=) ? 

工作、管理還有自我成長,不同的目標,在同一條時間線中交錯,

還是要好好調適一下,適度的放空,流浪。

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打廣告] 微笑台灣 有沒有人要參加啊?

這個活動剛好就在小洋家附近,感覺還不錯。[比起鬧哄哄的音樂祭更吸引我]

有人要參加的話,留個言吧。

 

如您無法看到完整訊息,請點選 http://www.319.com.tw/2007/concert/319concert.htm












 
















































 

 

  

2007年8月6日 星期一

20070729-辣油三人組

辣油三人組已經有多久沒有聚在一起? 是一個值得思考很久的問題。

這些日子以來,三個人各奔東西,自己都有所謂極其複雜的問題,

不是A就是B,喬個時間聚會出門,都變成跟登陸月球一樣的困難。

 

30歲的當天,辣油終於又聚在一起。原本想宅在家裡的我,

被劉小怡召喚出門,[很有同情心,+100分,在此協助刊登劉小怡徵男友中......]

劉小怡很殺的陪我去基隆,沿著濱海公路,殺到南方澳,再回中壢,然後新竹。

曾小茹很有義氣的買了一個好吃的芋頭蛋糕,跟劉小怡一起陪我唱生日快樂。

其實,生日沒有什麼特別。特別的是那種氛圍,教人心裡滿滿的感動。

I wish 明年的生日,出席人數變成6人 [ (1+1)x3=6 ]。

 

好想念五月,愛極了,也就格外安靜。

[轉載] 癌症新解,如何避免壯年得癌?



天下雜誌 2007/07/20

一生中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可能得癌,過去十年,台灣三十至五十九歲的壯年得癌人數成長八一%,但四○%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癌症的治療有什麼重大突破?什麼是標靶治療?中醫為什麼突然翻紅? 

【文/謝明玲;攝影/邱瑞金】
去年底,交通大學公共事務委員會執行長詹玉如的父親重病,她陪父親走人生最後一段路,卻同時意外知道自己罹患甲狀腺癌。 處事風格乾淨俐落的詹玉如擔任大學公關期間,求好心切,每天超時工作,隨時接聽記者的電話,在第一時間處理完畢。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詹玉如堅持先陪父親過完人生最後一個生日。生日餐會後,她一個人拖著行李,告訴家人要去國內旅遊三天兩夜,自行進入中山醫院準備開刀。醫生告訴她,如果是良性,開刀兩小時;惡性的話,四小時。開刀的前半個小時,她把遺囑寫好。
從陰暗角落張開眼睛的時候,她喉頭發不出聲音。用力用手拍床,她急著摸聞聲趕來的護士的錶,護士告訴她現在一點半。「我就知道我得cancer了,因為我是八點進開刀房的。」 她出院的那一天正是感恩節。 「老天真的把我放回來了,」詹玉如說。
壯年罹癌成長迅速
和詹玉如一樣,人生盛年,正是要追逐夢想,全心投入。總覺得有大筆的青春和體力可以倚恃。 但癌症(Cancer)正如其拉丁字頭「蟹」(Cancri)的意思所指,稍不注意,便不聲不響、致人於死地橫行。 從前法務部長陳定南、舞蹈家羅曼菲、王文洋的妻子陳靜文、到電影導演楊德昌、鴻準董事長郭台成,一顆顆舞台上的明星,在正要大放光芒時,因癌倒下。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十二年來,每十萬因惡性腫瘤人口死亡率成長五一%,陡峭攀升,是前五大死因中唯一仍急速成長的。(見表一,排除事故傷害死亡者) 台灣每四人,一生當中就有一人可能得到癌症。更可怕的是,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過去十年,三十至五十九歲罹癌的人數有八一%的成長,高出全年齡成長率四%。(見表二)
提早引爆的癌症炸彈
一般人常認為自己是突然「長」出了癌細胞,事實上,癌症比較像是慢性病,是致病因素一年年累積造成的細胞叛變。 癌症,正像一般的疾病,四○至五○%是起因於生活型態。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醒,四○%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除了一般人了解的遺傳因子、抽煙、不當飲酒、不當飲食、環境污染等因素外,不正常的生活形態,可能更將提早引爆癌症的定時炸彈。
「癌症並非毫無理由發生的疾病,通常是因為我們任由身體過度耗損:如工作過於勞累、不規律的生活等,」日本新瀉大學研究所免疫學教授安保徹在《免疫革命》一書中提到。 但在台灣,許多人早把超時工作視為理所當然。在《IMD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二○○二年到二○○六年間,台灣穩站全球每年平均工作時數最多的前五名。
公私生活混淆、熬夜加班、在高壓下工作,壯年人口不平衡的生活型態,部份解釋了罹癌率的高成長率。 研究已經證實,睡眠不正常,較易得癌,輪值夜班的護士比日班護士得乳癌的機率高一倍。 這幾年發表於《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ancer Research》等期刊陸續發現,熬夜時褪黑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增加乳癌風險。
藥物、技術、觀念皆有突破
人生的隱形殺手──癌症的神祕面紗,最近幾年來正加速地被揭開。無論是得病原因的了解,病的預防、檢測、治療,和病後的養護,甚至對病的看法與觀念,都有了石破天驚的進展。 新療法的進步,一日千里。「未來十年你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穿著白袍,向來嚴謹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抬起了頭,雙手合十地笑說,這幾年癌症治療的突破已經令人振奮,但未來的無限可能,是他真心希望能多活幾年的原因。
「It's very exciting,」他說。 新藥、新技術和新觀念,為人們築起了壕溝,戴上了盔甲,爭取到更多時間,長期抗戰。 「現在(科研)的進步是幾何式的,」耶魯大學藥理講座教授鄭永齊說,「我很樂觀。只要不要太早死亡,活的機會就會增加。光是閱讀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這半年出版的癌症公告欄,癌症研究的突破就相當頻繁而令人興奮。 首先,預防觀念和方法不斷創新。基因解碼,科學家已能指認部份引發癌症的特定基因。
「就像能夠透過水晶球,直接看到未來,」透過基因檢測知道自己是乳癌高發族群的沃爾夫(Kim. I. Wolfe)告訴《Forbes》。 打疫苗防癌已經部份可行。 防治子宮頸癌人類乳突病毒的疫苗去年在台上市;今年七月初,第二款子宮頸癌疫苗「美適康」(Cervarix)也向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FDA)提出上市申請,指能有效保護九成婦女避免兩種凶猛的乳突病毒。 藥物的研發和改良更是密集。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IMS Health的調查,全球現在有兩千項癌症新藥正在研發中,其中九十五項已經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這些,都將是癌症病人未來幾年的希望所在。
舊解方如化療、放射療法也不斷精進,以求更高的治癒率和更少的副作用。去年十月,杜克大學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報告發現,他們已能初步利用基因檢測,為個別病人找到最有效、副作用最少的化療藥物。 新藥也推陳出新。去年十月,新藥Zolinza上市,能醫治一種稀有的淋巴癌。 更別說不斷改良的儀器和技術。 能精準切除腫瘤的達文西機器手臂;能達到如切割一般細緻的電腦刀放射線治療;甚至是運用LED光,照射塗上特殊的藥物以殺死腫瘤等等,不勝枚舉。

 

新藥物 標靶藥物瞄準癌細胞的神奇子彈
但其中最振奮的人心的,就是被叫做神奇子彈的「標靶藥物」。 過去不管是化療或放射療法,都有點像打散彈槍或機關槍──火花四散,目標打中了,可是無辜的正常細胞也受害。 標靶藥物則有如神槍手,對著癌細胞直接開槍:或者直接抑制附近血管新生,餓死癌細胞;或者阻斷不當成長的癌細胞生長訊息,讓他們停止擴張(見上頁圖)。現在許多癌症,如肺腺癌、大腸直腸癌、乳癌等,都有對應的標靶藥物。(見表三)
首次開啟小分子標靶藥物的大門,是一九九九年,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藥物基立克(Glivec)。 「你可以說它是個夢幻藥物,」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唐季祿說,「它完全顛覆了過去的治療。」 過去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要尋求治療,唯有骨髓移植,但要先找到適當合用的捐贈人。移植後,還有諸多風險,如排斥作用、感染、掉髮、器官功能受傷。約有兩成病人會死於移植併發症,移植成功也可能留下長期後遺症。
「病好了,病人也被殺死了,」黃達夫說。 但基立克出現後,門診時口服即可;半年之內使用,有九成八的病人,症狀能在一個月內完全緩解。
同時,病人從過去平均存活三至四年,延長到十五年到二十年以上。 「這完全改變了對癌症治療的觀念,」黃達夫說。 在基立克出現後的這七年間,各類新標靶藥物的發展更加快速,而且也由單標靶邁向多標靶演進。 像是爾必得舒(Erbitux)同時對大腸癌和頭頸癌有效;拜耳研發的新藥Nexavar更可以像神槍手一般左右開槍,同時阻斷細胞分裂,又抑制血管增生。「現在有好多的藥,真是不得了,」中研院院士彭汪嘉康也說。
但目前的標靶藥物仍舊昂貴。如肺腺癌用藥艾瑞莎(Iressa)一天一顆約兩千元;新一代用藥得舒緩(Tarceva)一五○毫克就要兩千兩百元。而且仍有許多癌症無法做到完全治癒,有的只能延長壽命,限制仍多。 「但是這只是開端而已,」黃達夫樂觀地說,「標靶已經為我們開了一條路。」
新研究 免疫療法提升免疫,激勵體內維安部隊
不僅從外找尋神槍手,科學家也尋求怎樣從內部重建起維安部隊。 「癌症病人的免疫力一般是降低的,我們希望讓它提升,增加病人具抗癌作用的免疫細胞,」身形嬌小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鈴津說。 六月初,參觀她的實驗室的訪客絡繹不絕。因為她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合作開發的醣脂抗癌新藥,初步結果已經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期刊發表,也申請專利了。
如果把身體免疫系統比喻為警察部隊,中研院找到的醣脂能激勵警察部隊中的先鋒部隊──自然殺手T細胞,然後先鋒部隊又會激勵其他的維安部隊。 陳鈴津初步在老鼠上實驗的結果發現,施打了醣脂新藥的罹癌小鼠,癌細胞成長速度慢了七五%,腫瘤大小也縮小了四分之三。像這樣激發病人本身免疫力的治療思維,比給外來藥物,可以免除許多副作用和抗藥性。
其實,各地都有許多像這樣「免疫療法」的研究。像是西雅圖生技大廠「樹突時代」(Dendreon)最具潛力的新藥,就是希望抓出偵測敵人的樹突細胞,訓練他們辨識侵入者的面貌,再把他們丟回體內。 然而,和已上市標靶藥物相比,許多免疫療法都還在實驗階段,還有許多待突破的困難,距離使用還有一段路程。
新觀念 由「醫病」到「醫病人」訂出對病人最好的通盤計劃
然而,藥物及治療方法的突破只是第一步。近幾年來醫學更改變了治療觀念:由醫「病」,到醫「病人」。 不同科別開始團隊作戰抗癌。 病人走進林口長庚醫院今年二月正式開幕的癌症中心,在入口處量好身高、體重和血壓後,資料隨即同時彙整給同一樓層的批價處、藥局、化療室和診間。 他的主治醫師今早已經在中心排了門診。門診後,病人接受了同一樓層的營養諮詢,接著,他上樓接受化學治療。
病人需要的所有內科治療,同時間都集中在兩層樓內。病人不用再奔波於各專科間,也不需要不斷穿脫衣服。甚至,從他在林口長庚發現罹患癌症開始,一位由護理人員擔任的「個案管理師」就會主動打電話給他,為他解答疑惑,甚至主動提供心理、社工協助。
「我們成立起一個虛擬的科,」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敏夫說,「運作得比實際的科別還好。」 這幾年萬芳、高醫附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都陸續成立癌症中心;還有許多醫院也在籌備中。 最早推動整合思維的和信醫院,推行十八年後,連病人生活品質都是照料重點。
上百位志工,甚至把社區護理都納入癌症治療的範圍。 「整合」的觀念不只是把硬體放在一起,更是挑戰現代醫學能否真正跳開本位,敞開心胸合作,訂出對病人最好的通盤計劃。 這並不容易。黃達夫回憶,光要說服X光科負責人在婦女門診區設置X光的儀器和醫師,就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長庚醫院則強制執行每個星期一早上,十八個團隊的成員都要聚集在一起開會,討論每一個病例,修訂治療準則。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得分享國際案例或臨床經驗,拿出數字和經驗說服同座。同時陳敏夫嚴格要求每個醫師對每個病例經過團隊討論,寫出治療計劃書。去年八月,為了確實執行這個計劃,計劃第一天,八點半開第一台刀,七點他就親自在手術房前坐鎮,一一審視要送進開刀的六十位病人的病例。癌症病人沒有寫治療計劃書的,就不准進去,沒有妥協餘地。
新觀念 全方位醫學多科整合,中西醫聯手
抗癌開始談「全方位醫學」。由治癌,到治人,抗癌的同時,也要談怎樣從生活習慣的各個層面,同時擁有生活品質。 在這個愈來愈受重視的觀念下,不只看腫瘤,也注重整個身體系統協調平衡的中醫,漸漸扮演起要角。 耶魯大學原專攻西藥的藥理講座教授鄭永齊已建立起跨國的中藥研究平台,分享研究成果,加快腳步。
他領導開發的PHY906新藥,美國的第一期臨床試驗已經證實能降低大腸癌、胰臟癌和肝癌化療的副作用;第二期臨床實驗則要看是否能進一步增加抗癌療效。順利的話,PHY906有可能成為第一帖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FDA)通過的中藥癌症新藥。 下午兩點,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楊玲玲自掏腰包,提著一大包枸杞,走進台大安寧病房走廊盡頭的志工室。拿出果汁機,將米和枸杞混打成米漿,做成癌末病人的藥膳點心。
「病人要有吃的感覺。這米漿顆粒很細,作用很快,」楊玲玲邊倒著米漿邊和志工說。 許多癌症病人因為治療的副作用而拉肚子、口腔潰爛、或者水腫,楊玲玲設計的藥膳就針對緩解這些症狀,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就連不少西醫師也發現,中醫在減低副作用方面很有效,能幫助實現「全人醫療」的新觀念。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任益民幾年前腰痛,靠著針灸減緩。自此之後,他就關注中西醫可以如何合作,幫助病人。現在,他遇到苦於化療嘔心、疲累或睡不好的病人,會主動介紹中醫,降低副作用;中醫師有時候也會主動轉介病人給他。 「癌症這樣厲害的疾病,還是應該要多科整合,還是應該要中醫西醫一起合作,」任益民說。
他有一位四十出頭,在國家型學術機構工作的病患,就受益於中西醫結合的治療。這位病人因為腰酸進入醫院,結果發現已是肺癌第四期,骨頭和肝上密密麻麻地布滿癌細胞。 任益民使用標靶藥物艾瑞沙,同時用放射治療對付他骨頭的疼痛,再以中藥調理精神,提高元氣。現在距離這個病人發現癌症已近半年,他仍能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繼續研究工作,沒有中斷。
新觀念 協調身心,平衡生活學會去除焦躁、恐懼
整體醫學談全身系統的平衡,甚至包括心靈。在抗癌的同時,也要有身心的平靜。今年五十歲的梅門義工蘇洸禾,過去在台南永福路家裡幫忙管理烤漆工廠時,每天從早上七點忙到晚上七點半,晚上還兼差教日文,週末也不例外。三餐不正常,泡麵是家常便飯。三十八歲,他第一次急性肝炎發作,四十五歲時,醫師發現他的肝長出了一個兩公分的癤結。醫生告訴他,再下去,一者是變成肝硬化,一者就是演變成肝癌。
他開始練氣功,養身,也養心。 搭配吃素、發願,開始練功的當下,他感覺「肌肉放鬆、心情也放鬆了」,肝指數也大大改善。「修練講究養生和養德,」梅門創辦人,氣功師傅李鳳山說,練功,是練身體的平衡,也是練心的平衡,學會去除焦躁、恐懼。 身心靈的整體修養,成為罹癌人學習自在生活的新觀念。
新領域 另類療法瑜珈、氣功、能量醫療……
像這樣,癌症治療和養護走向系統、全觀的醫學。 有些人更將這樣的觀念引伸到人與宇宙、磁場的關聯性,發展源自德國、日本和北歐的「能量醫學」。只是能量醫學爭議仍多,有些西醫認為,能量醫學有著「很吸引人的理論」,但仍缺乏足夠實證根據。
癌症治療在這幾年像容納百川的河流,愈來愈廣博,行進得也愈來愈快。 原來被排在角落的另類療法,也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重視,鼓勵各國加強研究。 一九九二年美國政府已投入二百萬美金在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下成立另類及互補療法辦公室,一九九八年又升格為國家中心;各國許多醫學院也都把另類療法或整合醫學納入正式課程;彭汪嘉康也說,在美國最負盛名的癌症醫院MD Anderson Hospital,也開始有了豐富多元的另類醫療,讓罹癌的人,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在必須有實證醫學支持、必須盡快建立規章和制度的前提下,從西醫、中醫、瑜珈、氣功、能量醫療到甚至身心靈治療,多元癌症治療的發展,使得癌症不再是死亡幽谷,而從不同的地方,照見新的光亮。 許多人肯定,拋去單打獨鬥的整合醫學,會是未來癌症治療的模樣。
「這是全方位的醫學,」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未來的癌症治療,是更多采多姿的。」
【天下雜誌376期癌症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