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純塗鴉] 我們的婚禮ICON貼紙

茲紀念2012.10.21 
兩位火星人於地球正式成為合法夫妻
特別製作貼紙當作記念物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推好書] 輕鬆跑馬拉松


輕鬆跑馬拉松:42.195km您也能輕鬆達成! 

輕鬆跑馬拉松:42.195km您也能輕鬆達成!
作者:LOHO編輯部
譯者:霍立桓
出版社:樂活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1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465381

輕鬆跑馬拉松?! 輕鬆跑完42.195公里,
這聽起來似乎又是一個拐人的運動入門手冊。
真的有可能輕鬆完成嗎?

先讓小洋談談自己的運動故事吧!
話說回到第一次是怎麼開始練習慢跑,
是在當國軍Online退伍以後,
回中山念博士班,為了讓自己更健康,
於是我開始兩天一次在愛河岸邊練跑,
享受迎風而來的一種舒服感。

但是...
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三個月的刻意練習,
可怕的是,放棄一個好習慣只需要三天的偷懶,加上三天不經意的忘記。
是的,慢跑在我生命旅程踏入工作職場後,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
期間跑去騎單車環島,每天晨泳(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然後直到2011年年初身體出現微恙(90KG神豬出閘!),
我才開始又踏上慢跑這條路了。

一個人練習路跑到某種程度,比如說可以一口氣跑完3公里,5公里,
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自然就會產生興趣,特別是減重成果非常顯著的時候(哈!)
產生興趣之後,會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慢跑的知識(例如: 破除慢跑傷害膝蓋的迷思!!)
透過學習正確的知識與技巧,強化自己在路跑領域的深度。
網路爬文,研讀許多前輩的運動部落格,是第一塊敲門磚。
例如:高志明大哥的愛上馬拉松

瀏覽路跑網站,涉獵專業知識與技巧是深入學習的第二步驟。
例如:運動筆記

一但看著看著有了興趣,買書啃讀就變成了中毒狀態的愛上這個運動。
熱愛路跑的跑者們,大概會看過這幾本書:

這本「輕鬆跑馬拉松」,其實是一本可以按表操課的慢跑練習書。
怎麼說呢?! 筆者從依據讀者可不可以一口氣跑完5公里當作是基本衡量標準,
然後建議讀者不同的練習方法設定目標,慢慢完成42.195公里的路跑。
不管是初學者的7小時、6小時、5小時甚至資深跑者的4小時,
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週練習表,配合每個階段的技巧練習,
都有機會讓自己完成人生中的初馬(第一次馬拉松)

書中除了練習表之外,還有相當豐富的路跑知識,
例如:飲食、暖身、收身、上下坡練跑、步頻、步幅、參賽須知等等,
讓這本輕薄多圖的書充滿趣味。

小洋也是透過設定慢跑及運動目標,
每週刻意練習(當然也有偷懶...(:P)
在一年前從氣喘吁吁的跑1.8公里,
到今年二月參加故鄉的櫻花盃馬拉松完賽42.195公里。
雖然最後是以6H52'被關門落馬,
但是完賽就是對自己很大的肯定。
更讓自己不斷挑戰極限,越來越好。
下一次的櫻花馬將會是更棒的自己。

輕鬆跑馬拉松,心態輕鬆,腳步放鬆,腦袋放空,自然成功。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生活手扎] 2011減重計畫1年心得與成果檢討


是的,個人減重計畫完成第4個循環(R6-冬天,2011/12/10-2012/3/8)
雖然一年來整個體重減少了12.1KG(從2011/3/15的90.4KG到2012/3/8的78.3KG)。
觀察在第3個(秋天)&第4個(冬天)循環的減重計畫可以發現體重並沒有明顯下降。
可以說是春天跟夏天是減重的好季節嗎? 哈!

所以在第3個(R5)開始我紀錄體脂率的變化,
2011/12/11改版-修改為利用體脂率來設定減重目標落實的追蹤。
確實掌握脂肪與肌肉變化,觀察組成比例。

這兩次循環下來,因為練習長跑與重量訓練的頻率與強度增加,
體脂率大約降低了1-1.5左右。快要符合我這個年齡的體脂率合格標準(<22)。

針對第4個循環(R6)成果進行檢討,
90天下來,體重沒有下降也沒有上升。
體脂指數從23.1→22.4,代表肌肉生長。
當然從自己運動的肌耐力與暴發力也有感覺到變化。

但是目標體重與體脂率都沒有達標。
目標是否設定的太高了呢?
所以這次調整目標體重為74KG,
目標體脂率20。繼續往下一個90天加油!!
我想新的一年開始,繼續加油啦!!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推好文] 紫松鼠求職新理論,如何符合每間企業的特殊需求?

這篇文章寫的很有意思,無論是人才或企業,
往往以專業第一的角度,來推銷自己的經歷背景或找尋企業所需的人才。
然而實務經驗告訴我們,面談過程雙方的第一個印象決定了80%的媒合程度。
不論是人才看企業,抑或企業看人才,初次見面的互動再加上一段時間的訪談,
總是為了確定剛剛的感覺對不對? 好不好?
雙方是找合適的人才,找合適的企業。
兩者氣味相投,自然能夠相處的久,更有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
再加上人才個人獨特的魅力(特色)就更添團隊的戰鬥力。

人資人員與用人主管在審閱職位需求條件大致符合的基準下,簡單來說下個步驟就是:
人資人員在觀察人才是否具有合適這家企業的特質性格,是否能融入未來部門的氛圍。
用人主管訪談了解專業經歷背景,更觀察人才跟自己以及團隊夥伴的契合度,
所謂的契合度,是彼此對於工作與生活價值觀的認知,個人特色將為團隊帶來什麼影響與成長。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備忘錄-晨間分享-NIH 非我發明症候群 VS PFE 智慧源於眾人


Not Invented Here Syndrome (非我發明症候群)
Definition
Dismissive attitude toward ideas or improvements suggested or implemented by others because,
if they were worthwhile, 'we' would have already thought of them.
Thus, if it is 'not invented here,' it is no good.

昨天郭先生所分享的 非我發明症候群(Not invented here is no good)
簡單來說就是,某人對於別人在提出好點子、改善建議或落實執行時,
產生了一種抗拒或不接受的負面心態,認為這些內容沒有價值(要是有價值我早就發明了!)、甚至不值得考慮。
在主管身上就是所謂的大頭症,在夥伴之間通常稱為酸葡萄
然而,往往因為如此,扼殺了有價值的好點子,錯過了即時改正的時機,喪失了創新的機會。

另一個相反的名詞是 PFE (Proudly Found Elsewhere)
創新來自團隊智慧(甚至外部團隊),智慧源於眾人
最經典的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Web 2.0時代盛行的維基百科,
透過開放式編輯讓世界各國的人持續共同編輯的百科網站
第二個就是P&G (寶僑實業對外徵求創新點子,
這也影響到後來許多企業也開始採取對外找好點子的政策。

對行管處團隊而言,我們常常需要寫企劃案,流程改善,
此時我們就會需要團隊創意,但也別忘記所謂的團隊並非只指行管夥伴,
也可以邀請其他部門的夥伴、同業、顧問甚至家人一起來動動腦袋,
引導眾人發揮集體智慧。
讓我們再次珍惜行管團隊的原則:真誠與傾聽,
發自內心的希望每件事情能夠越來越好,靜下心來接納別人不同聲音。

所謂的成就不在於誰是第一個發明,而是誰看到背後的價值,更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微軟早在蘋果iPAD前就發明了平板電腦,
但是微軟的決策團隊卻沒有發現這個產品的背後的可能性,
反而是蘋果團隊看見機會,更推出iPAD系列產品,
在這個時間點微軟跟其他大廠還是看衰iPAD,認為消費者不需要一個沒有鍵盤的電腦產品。
蘋果看見平板電腦的維度是:一個能夠與人產生簡單互動,同時兼具設計感的精品
這點的看見,讓iPAD狠狠甩下其他大廠,成為平板電腦的明星產品。

PS: 另外注意是NOT 不是NO意思不同~

Not-Invented-Here (NIH) Syndrome’ refers to a corporate or business culture that prevents buying,
using or copying (and sometimes even learning) from others in the same business domain/field.
An external idea or solution is rejected because it was not developed in-house and no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n internally developed idea or solution would be better.

The unwillingness or total rejection to use an idea or product because it originates from another
culture is also seen as a form of nationalism (where any thing Not-Invented-Here is not as good
as ours and the thinking that if if the idea was good enough we would have already thought of them)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t’s Re-Invent the Wheel’ syndrome’.

The opposite syndrome or culture is referred to as Proudly Found Elsewhere (PFE).

Case in point: Procter & Gamble’s (P&G’s) strategy for the new century, “Connect and develop”
was introduced after its 1980s global innovation model (invent-it-ourselves model) proved ineffective.
P&G decided to look sources for innovation outside. The ‘connect and develop’ model used technology
and networks to seek new ideas and solutions extern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