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經營智慧》王品之師 分享人生智慧


再好的企業也會面臨將才流失的壓力,旗下擁有九個餐飲品牌的王品集團,向來重視人才的留任,除了「員工入股分紅制度」,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獨創的求教制度「王品之師」,也是成功留住優秀人才的秘訣之一。
戴勝益說,「求教於王品之師,成功的可以學習,失敗的可以借鏡。」
王品最初推行「王品之師」,是希望能與人才共同成長。
以往,戴勝益向他人請益時,總會拿出自製的筆記紙,寫下他想與員工分享的重要觀念,以及值得省思的話語和做法。後來,他決定將這些人師直接請進公司,提供同仁與業師面對面的求教機會,為他們牽起人際網絡的第一條線。
每周五,是王品經營團隊「中常會」的請益與討論日。早上9點半起,中常會成員要參加「王品之師」的課程活動;下午1點10分起,則是召開力行「言者無罪,不言者才有罪」規定的討論會議。
王品1996年7月12日,啟動這個企業內訓的機制,第一位「王品之師」是劍湖山世界董事長游國謙。
大師授課…學員受益
戴勝益說,10年多來,這個機制從未間斷,包括副總、總經理級以上與各部門主管的中常會成員,沒有人離職,隨著事業體的擴大,從原本的12位增加為27位,其中台灣20位,以及在大陸透過視訊上課的五位。
戴勝益把「王品之師」定位為大師授課、而非專家演講,以「我的人生體驗與成功之道」為題,固定邀請各行各業頂尖人才,與中常會成員分享成功和失敗的人生經歷。他發現,幾乎沒有講者講述個人專業領域的話題,而是分享人生一路走來的風雨歷程。「這對王品之師和中常會成員來說,都是最為珍貴的人生收穫。」
隨著講者回頭檢視一生奮鬥成長的過程,看著講者從基層做到高層的照片,「王品之師敘述著人生故事的同時,王品團隊也彷彿走了好幾段的經營管理旅程。」戴勝益認為,這就是提倡向「王品之師」學習的根本精髓,「為王品人才戴上各副不同的人生眼鏡,不僅能促動他們的學習力與競爭力,更能導引出與王品共同成長的最佳策略、方向及價值觀。」
人的一生起起落落,沒有人永遠能站穩成功的高峰。有兩位曾經從「成功嶺」慘跌至「失敗谷」的企業家,也名列「王品之師」。戴勝益認為,很少人會願意說出自己的失敗經驗,尤其是原本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意氣風發的大企業家,但這就是千金難買的學習機會。
他說,「要懂得研究雪中送炭的『雪』,知道他人失敗的原因,王品集團才不會誤踏冤枉路。」
光男企業生產的肯尼士運動器材,曾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在股市萬點時,創辦人羅光男曾有新台幣60億元的身價,後來因資金周轉問題,股票下市,公司破產,欠稅2,000多萬元後主持「谷關大道院」。
當他受邀為「王品之師」時,相當感動,分享了外人不知的三個失敗原因。鴻禧集團負責人張秀政,也大方暢談他的失敗教訓。
事實上,「王品之師」沒有演講酬勞和交通費用。戴勝益認為,即使支付再多的演講費,也不足以彌補這些企業家前來的金錢損失,「給多少錢都是失禮,重要的是王品之師,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他強調,重視師道的表現應是「真心以禮求教」。所以,在邀請「王品之師」時,基本的聯繫作業和必要禮儀,勢必做足,再提供歷來受邀者名單,並做出兩大保證:一無記者、二無錄音。「一旦企業家卸下心防,就會真誠的表達自己,分享難能可貴的人生經歷。」
尊師重道…相待以誠
就像是古代拜師,極為慎重,求教弟子會準備束脩,正式向老師叩首行拜師禮,王品會登門拜訪同意為師者,致贈「王品之師」獎牌。只要成為「王品之師」,王品每年會寄三次卡片問候,更特別的是,戴勝益會在大年初六送上精挑細選的大禮,至今200多位「王品之師」,每年都會收到有趣的王品束脩。
有一年,他送上每位「王品之師」三顆南非駝鳥蛋,象徵「王品之師」的珍寶意義。戴勝益笑說,現在才8月,他已經在物色明年要送王品之師的大禮。他強調,這就是王品尊師重道的表現,「唯有學生表示如此心意,身為師者才會竭盡心力的傳授一切。」
「王品之師」制度,帶給王品人才無價的人生智慧,也引領他們視野開拓。中常會成員,除了身著西裝以示尊重的坐在會議室裡,振筆疾書,也會有機會參訪各大機構和企業,例如,統一、台積電、總統府、台北市政府等,將學習情境拉到師者私塾的環境,一探「王品之師」成功之秘。
認為「人才多,企業就大」的戴勝益,為了長期帶給人才學習刺激,從未重複邀請同一位「王品之師」,用「學無止盡、多方求教」來激勵內部主管持續精進。他說:「要請益的對象太多了,優秀人才不會自滿於學已足夠。」
多方求教…開拓人脈
此外,他還細心安排中常會成員與「王品之師」的交流方式,例如每位主管在活動開始前,要依序與「王品之師」交換名片,會後還要一一合照,目的在為人才拓展人脈,鼓勵日後能發展個人的學習網絡。
企業教育訓練要有成效,主導者以身作則是關鍵。戴勝益強調,因為「王品之師」,他改變了過去狹隘的視野,學會從各種層次和不同角度,宏觀思考企業經營的成功之道。
在競爭激烈、員工流動率高的台灣餐飲業中,戴勝益建立「王品之師」的機制,不斷地借鏡於同、異業,使王品弟子的內力倍增,「藉著學習的精神,留住王品將才的心」。 【2008/08/22 經濟日報】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不放棄的精神,這就是鬥志。蘇麗文。

不放棄的精神,這就是鬥志。蘇麗文。

2008/08/21,京奧上讓我們感動了許久的跆拳道選手,蘇麗文。

感動人心的故事,已經讓我們感受這宛如電影情節般,那份堅韌意志力所帶來的...

跌倒,站起來,再跌倒,再站起來。

單腳迎戰對手,那充滿痛苦與堅定的臉龐,不放棄的精神,

有你的,深深touch到許多人的心了。

這時候,小洋哭了也不算是犯罪。(我表弟看三場比賽,三場都哭)

大家都被感動到了。

 

這是敗部復活賽的兩場全程紀錄。


 











[文章分享] 我渴望將來能見妳一面。但請妳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見妳。

我渴望將來能見妳一面。但請妳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見妳。這不是因為驕傲,妳知道我在妳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唯有妳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1950年西蒙˙ 波娃



偶然看到久違的這句話,但我卻沒有西蒙波娃如此灑脫。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重要卻又如此脆弱,我一直覺得與人建立關係不是一件難事,也許一個天氣、一部電影、一個家鄉、一段感情、一個工作場合、都可以讓不認識的兩個人開始攀談,之後也許經過聯繫開始熟稔,也或者就停留在相遇過後的那段關係(工作上的同事幾乎就停留在這樣),也或者你們從此不再相見。與人維持關係是難的一件事。
 所以經常時不時約朋友見面吃飯聊天,更熟一點的會在過年佳節街到我的問候,我總覺得那樣的相遇是一種緣份,而我心甘情願維持這樣的浪漫,緣份竟是如此玄妙而神奇,飄忽到我們不吃何時會結束,也許因為一部電影的爭執、也許因為時間空間的阻隔而讓彼此變的陌生、也許因為認識之後發現TONE調不合還是讓這場荒謬劇提早打烊、也許因為死亡。
因為朋友重要,所以生離死別有了另外一層撕心裂費的張力,我們躺在血泊中學會長大。
總是很擔心與哪個朋友失聯,也許出外唸書、也許畢業、也許當兵、人生中總有太多也許讓我們也許提早也許措手不及也許突然在別人的戲裡謝幕,這樣的擔心似乎有點多餘,但這就是人生,世故的人如是說。
那種感覺像在久沒聯絡的高中朋友突然在街上遇到,而他的外型失控的胖了十公斤,從你的記憶膨脹爆炸到你認不出來,或者哪天遇到國中同學突然攜家帶眷,讓怡然敬父執,兒女忽成行的畫面活生生在眼前上演,只是我們活的時代確實沒有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那樣的感傷,然後我會開始感嘆,怎麼這些年就好像雙方從生命抽離那樣,原來認識朋友的前後,都會來不及參與他的人生。
傳說帝嚳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實沈,一個叫閼伯,兩個人不和,經常打扙。後來帝嚳把實沈派到大夏去,主參星;把閼伯派到商丘去,主商星。兩人從此永不見面。所以杜甫說:「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參星與商星的距離有多遙遠?!遠的怕是人心。
如果你是我的好朋友,那我註定輸了,因為我總是會比你關心我再多關心你一點點。付出就像一杯水,就算一直往別人杯裡倒,也會有倒完的一天,再加上西蒙波娃的這句話:'唯有妳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於是我也開始有點計較,只是對象不是我對你,也不是我對他,而是我對我自己。但我始終不是西蒙波娃,我還是沒有辦法灑脫看待眼前流過的人情世故。
原來要親手停止或結束一段我們與別人的關係更難。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文章分享] 主管經》大智若愚


主管經》大智若愚
武俠小說中,習武者四處尋訪名師,以習得絕世武功;另一方面,名師亦尋訪理想的高徒,以承繼自己獨到的武學。同樣地,主管在管理領域的學習之路上,尋找導師時,也常發現好為人師、四處推銷自己獨特管理理念的資深主管。
 
在績效掛帥的今日,人們無不爭相展現自己的能力與績效。遇到熱切分享個人經驗的資深主管,不妨適度藏拙,以免澆熄他們渴望分享的熾熱之火。
 
在管理理論與資訊普及的今日,有心充實個人管理知識的主管,可透過網路、書籍或課程等管道進修,累積管理知識的能量,再透過應用與實證,形成個人獨到的見解。
因此,資深主管分享的個人心得,或是早經發表的管理理論,或是近期熱門的管理議題,其實了無新意。
 
但資深主管樂於分享的行為,其實隱含另一層意涵,表示他對你有好感,覺得你值得栽培,希望透過管理教導與調教,提升你的管理知能。
 
如果只淺層地看到分享管理知識的內容,未能認知分享行為背後的識才之心,資深主管分享管理見解,將之歸為老生常談,或有不以為然的態度,恐將被視為高傲不受教,而被扣印象分數。
 
此外,管理學本就是一門經驗之學,多數管理理論來自專家學者對於管理現況的觀察、分析與統計。基礎道理通常不難,但難的是應用的技巧與應變的經驗法則。
 
當資深主管滔滔不絕地傳授自己的管理心得及征戰經驗,顯示對於自己的管理成就或應用心得頗具自信,此時,不妨深入探詢應用的實例,了解應用時的難處、解決管理問題的方式。
 
尼采曾提出人的精神有三變,依次是駱駝、獅子與嬰兒。在駱駝時期,須刻苦耐勞地接受訓練,任重而道遠。進階至獅子階段,已具備自主自由的勇敢,但要對自己負責。最後回至嬰兒階段,反璞歸真,讓心靈回到原點,可以重新出發。
 
尼采的說法,亦可應用在管理的學習。透過不斷地學習管理知識、應用管理技巧與歸零學習,可以讓自己的管理技能逐梯而上。因此,資深主管分享個人管理精髓時,應讓自己回到嬰兒般的精神狀態,謙虛內斂並抱持感恩的心,虛心地請益。經彙整新舊管理思維後,可做為管理思考與決策的參考,或萃取出自己期望的管理模式。
 
蘇軾曾說:「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與尼采反璞歸真的大智慧互相呼應。以空無之心領受管理智慧,才不會辜負資深主管傳承管理心得的美意。
【2008/08/06 經濟日報】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特別企劃》下班後4小時,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特別企劃》下班後4小時,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經理人月刊》45期 《經理人月刊》

 


要看一個人的前景,就看他「從下了班到上床睡覺之間做了什麼」。有人下班後加入社團持續學習,也有人窩在電視機前什麼都不做,長久下來,有學習習慣的人,必定可以在職場上取得領先。
 
是否還記得大學時代玩社團的感覺,大家為了相同的興趣或理想聚在一起,分享單純的情誼,很容易交到一輩子的好朋友。出社會後,愈趨複雜的利益關係,難免阻隔了心與心的真誠互動,在職場上結識的人脈,很難成為真心扶持的朋友,不免教人有些許無奈。
 
但是,誰說上班族不能玩社團呢?事實上,你我身邊就潛藏著各式各樣新鮮有趣的社團,比起校園裡的社團,組織更具規模、學習內容更豐富,再加上成員都是來自不同的產業,這種跨領域的交流,往往能激盪出無數的火花,大大延伸了人脈和資訊的觸角,讓許多人一參加就欲罷不能。
 
擴展人脈 跨業學習
雖說是「玩」社團,但是對於部分工作者或專業經理人而言,他們選擇加入的社團,這可不是一夥人聚集在一起說說笑笑、吃喝玩樂而已,而是希望藉由群體的力量與智慧,讓自己在真誠又輕鬆的互動下,既能夠保有學生時代社團活動的單純氛圍,又能夠「寓教於樂」,拓展自己的視野與人脈。
 
能夠吸引這類工作者的社團,往往要能夠滿足他們對於學習新知、提升工作技能、愛交朋友的熱情和渴望。比方說,有些比較知識導向的社團,就是以舉辦讀書會、講座為主要型態,焦點放在提升業務行銷、產業趨勢或金融新知等主題上;有些則是側重語言或溝通技巧的培養與鍛鍊,如英語學習類社團,成員間透過用英文聊天、演講和討論議題等方法,讓每個人都有自信開口說出流利的英文,也可堪稱是最省錢的英文鍛鍊法;另外有些社團,雖然沒有特定主題,但是成員都有從事公益服務的共識,並且重視人與人的交流,通常可創造緊密的人脈關係,以及跨產業的互助合作。
 
就像在學校參加社團,可以認識不同科系、年紀的社員一樣,上述由「社會人士」所組成的社團參與者,背景也是包羅萬象,從公司專員、軟體工程師、英文老師、魔術師、飛行員、退休將軍、行銷主管、會計師、金融業副總,到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創業家,凡是在日常工作中無法接觸到的各類菁英和有趣的人,都有可能在社團裡遇見,跨業領域之廣,可謂廣結善緣的寶庫。
 
認識自我,豐富生活
儘管參加社團的人,都說很好玩,不過對於上班族來說,工作已經夠忙、夠累的了,要在假日或下班後另外撥出時間去學習、去social(社交),光用想的就提不起興致來。
 
一位深度參與社團活動約6年的凹凸科技(O2Micro)台灣區高階主管認為:「在產業高度競爭的環境裡,社團是幫自己登高的階梯,兼具資訊充電和紓解壓力的功效,」他說:「當你和不同領域的人對話,發現『原來我碰到的問題,他們也有遇到』,這種從不同思考角度碰撞出來的火花,往往能激發出更大的工作能量和自我成長。」
 
產業經驗豐富的優奇生物科技董事長解建新,擔任經理人社團「行雲會」的無給職顧問已經10年。他觀察到:「社團裡的年輕人,成長的速度明顯比一般人快,許多剛加入的菜鳥,很快就敢上台發表、組織社團,展現出領導者的能力。」而半年一任的會長職務,更是讓成員有機會去實際經營組織,學習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幹部、為社團創造最大價值,以及在有限的經費下辦好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很實務的人才、資源和時間管理經驗。
 
由此可見,社團具備的社交功能,不僅讓人在人際中找到力量,還能「一魚好幾吃」,包括自我成長、紓壓、建立人脈、跨業學習,甚至還能上一堂寶貴的Pre-CEO Course(CEO預備課程)。
 
「這些額外付出的心力,對於經理人來說,是個難得的高階管理實務歷練,」因為透過組織社團的操練,便可全面性地測試自己的能力,了解有待補強的面向。更重要的收穫是,解建新強調:「在社團中培養的樂意分享、付出的態度,將大大有助於未來的職涯。」
 
還有什麼原因會讓上班族、經理人「再忙,也要撥時間參加社團」呢?解建新感性表示:「人是群體的動物,不可能太獨善其身。公司的同事再要好,難免還是會有利害關係的角力,這是無奈的現實。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人完全卸下武裝,共同努力學習,找回同學間單純誠懇的情誼,多好!」
 
「尤其是在資訊爆炸時代裡,知識沒有邊境,人一旦停止學習,很快就會被淘汰,如果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工作上一定會吃虧!」解建新提醒:「要看一個人的前景,就看他『從下了班到上床睡覺之間做了什麼』。有人持續學習,有人什麼都不做,也有人熬夜狂歡,長久下來,正負之間的距離就愈拉愈遠,有學習習慣的人,必定會長期領先。」
 
參加社團,有人交到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有人遇上理念相同的終生伴侶、有人找到一輩子的良師益友,更有人累積了學習能量,從助理一路升到經理。請跟著我們的報導,一起探訪值得推薦的「經理人好社團」。
下班後的OFF課:
行雲會 http://www.smec.org.tw
中華民國演講協會http://www.toastmasters.org.tw
洋幫辦http://groups.msn.com/clubhitch/_whatsnew.msnw
IAA國際廣告協會 http://www.iaataipei.org.tw/aboutus.htm
行銷知音會 http://tw.myblog.yahoo.com/mktclubtw
快樂英語協會http://www.happyforum..org
悠遊英語俱樂部http://www.yoyo.club.tw
本文章由「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授權刊登,更多內容請見本期Manager Today經理人月刊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Apple CEO Steve Jobs 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全文


Apple CEO Steve Jobs 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全文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 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 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聽眾笑)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
 
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 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
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 , 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 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
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
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 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 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 Hare Krishna 神廟的好料。
 
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 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經歷(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
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我學了serif 與sanserif 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
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又因為 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笑)。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
 
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
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 Jobs 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 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
我們拚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 ! 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 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解僱了。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在我 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
 
我見了創辦 HP的 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 的 Bob Noyce,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那些事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
 
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 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 Pixar 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 Laurene)談起了戀愛。Pixar 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 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 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
 
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 。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
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 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 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聽眾笑)這對我影響深遠, 在過去 33 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 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
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瞄,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儘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 (聽眾笑)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
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教條所侷限 -- 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
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 《Whole Earth Catalog 》,當年這可是我們的經典讀物。那是位住在離這不遠的 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 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
那是 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面 Google,在Google 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大的見解。
 
Stewart 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 Earth Catalog》,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 1970 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印了行小字: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 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非常謝謝大家。(聽眾起立鼓掌二分鍾)